日期:2025-07-19 00:16:19 标签:
《雍正王朝》这部作品堪称经典之作,得益于众多同行的共同努力,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从最初的八点几分一路攀升至9.4分的高度。 重看这部剧不久前,我意外地发现了之前未曾察觉的诸多细节,这让我兴奋不已。与此同时,我对于之前感到困惑的部分也终于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发现与大家一同分享。 众所周知,老四胤禛能够登基为帝,这背后离不开众多人的大力支持。然而,在这些助力者中,并非老十三胤祥,亦非年羹尧,亦或是隆科多、李卫等人最为出力。实际上,是那位曾被老四胤禛从牢狱中解救,并引领全家投身师门之人——邬思道。 理应而言,老四胤禛得以登基为帝,历经艰辛终尝甜头,本应是众人得以松一口气之时,然而邬思道却为何选择在深夜匆忙离去呢? 杨角风在谈论《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时提到,只有看透了邬思道桌上摆放的那个包裹,才能真正领悟到雍正帝的狠辣程度。
一、 《雍正王朝》这部剧中,最为扣人心弦的场面并非八王议政逼宫的戏码,而是雍正帝登基之夜所涌现的暗流涌动。 此前,康熙帝的病情愈发严重,京城中的众多皇子纷纷加紧步伐,为争夺皇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老八胤禩急忙与丰台大营取得联系,同时秘密与隆科多取得接触,意图借助武力夺取皇位。而老四胤禛同样没有放松,他不仅与邬思道密谋,还向老十三胤祥索要旧部将名单,显然也是准备采取武力手段。 当然,他们的具体行为并不那么重要,归根结底,真正拥有传位大权的依然是康熙帝。 他首先闭户谢绝了所有访客,无论百官还是众皇子,若无圣旨,无人能得一见;接着,他驳回了王掞推荐新太子的建议,并且连带将张廷玉、马齐、胤禛、胤禩四位大臣,以及王掞本人一同免职;最终,他迅速召见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运用了阴阳两道圣旨的恩威并重手段,确保了皇位的平稳过渡。 最终,康熙帝将众多皇子召集至畅春园,严禁他们擅自离开,并明确指出了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正是四阿哥! 果不其然,在场的众多皇子中,尤其是老八胤禩一派,他们心中极是不服,拒不接受康熙帝将皇位传给老四胤禛的事实。在这关键时刻,张廷玉果断出手,严厉斥责了众人,随即派遣隆科多去取传位诏书,并将老四胤禛引领至内室。 正是在那内室之中,雍正帝将那金牌令箭递至张五哥手中,随即吩咐他火速前往雍亲王府,寻访邬思道,并叮嘱了一句: “皇上已经传位于我,要他依计行事。”
二、 在老四胤禛前往畅春园之前,他与邬思道商讨的计策究竟是怎样的? 剧情发展至张五哥手持金牌令箭寻得邬思道,邬思道随即指示张五哥继续携带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释放老十三胤祥。继此之后,老十三胤祥亦携金牌令箭前往丰台大营,成功掌控丰台大营之后,他又率兵入宫。 至此,奠定了老四胤禛登基当皇帝的基础,皇位也就再无悬念。 即便在当晚老四胤禛未能获得金牌令箭,邬思道仍将携关防大印前往,释放老十三胤祥。接下来的操作步骤与之前相同。 也就是说,老四胤禛与邬思道商讨的策略颇为直接,那就是务必尽快将老十三胤祥释放,因为他是当晚老四胤禛能否顺利登基的关键所在。 既然情况如此紧迫,且形势万分危急,老四胤禛为何不直接派遣张五哥手持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释放老十三胤祥,却反而多此一举,先让张五哥去寻找邬思道呢? 若邬思道未能兑现诺言,在获得金牌令箭后不派遣张五哥去释放老十三胤祥,又或者突然改变立场,这岂不是会毁掉整个大局? 因此,在老四胤禛争夺皇位的那一天晚上,真正的核心人物并非康熙帝,亦非他本人,更不是老八胤禩、隆科多或是老十三胤祥,而是稳坐雍亲王府,谋略高深的邬思道! 老四胤禛在将金牌令箭递至张五哥手中之际,特别指出,务必转告邬思道,皇位已传至他手中,此番举动意在让邬思道得以安心,并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三、 既然老四胤禛对邬思道如此深信不疑,那么为何在登基之夜,他非但没有选择在康熙帝的灵柩旁守夜,反而选择率领众多随从,兴师动众地返回府中探望邬先生呢? 雍正帝返抵府中,却发现府内众人正身着丧服,悲痛地哀悼康熙帝。他们见到雍正帝踏入府门,纷纷跪在庭院中恭敬地迎接,只是邬思道一人缺席。 果真如此,雍正帝此次返回府邸,非为其他,专程是为了邬思道而来。他当着众人的面,径直发问: “邬先生呢?” 是啊,大家都在迎接皇上,而且全都是一身白衣,邬思道去哪里? 雍正帝踏入府门后,细心观剧者不难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原来,府中众人无论是衣着、头饰,抑或是足履,均披挂上了洁白的布料。然而,邬思道却与众不同,他不仅更换了服饰,将原本的黑底绒面类似绸缎的衣衫换成了蓝布长衫,外加一件小马甲。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全身并非全然素白,仅在腰间系了一条白布作为点缀。 须知邬思道极为注重礼节,在他正式成为师傅之前,四福晋便曾向年羹尧诉说过: 你们汉人讲究礼节繁多,难道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就得向他下跪吗?他到底有何等本事,不过是靠吃白食过日子的食客的后代罢了! 康熙帝方才离世,邬思道理理应同众人一般恪守孝道,却非躲在屋内独处。更甚者,我推测,他腰间那条白色的布条,或许是雍正帝归来的消息传来后,他匆忙间匆忙系上的。
四、 那么,问题就来了,邬思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解答此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关注邬思道居室内的一处额外细节,即雍正帝踏入房门后,位于其右侧桌案上摆放的那个包裹。 显而易见,这个包裹是邬思道不久前整理完毕的,与换上的那套布衣的制作时间相仿。至于打包的过程,无需过多赘述,显然是准备逃离的迹象。 然而,之前已经有所分析,雍正帝在此事之前对他相当信赖,否则也不会将个人安危完全寄托于邬思道的谋略之中。既然存在信任,那么这种信任应当是双向的,你对我信任,我也对你信任。 邬思道深知礼仪之道,依照既定规矩,雍正帝在当夜是不得返回皇宫的,这一点,他自己也曾明确指出。 “按理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 邬思道整理行囊之举颇为不凡,雍正帝返回府邸亦显得异常,这两件不寻常的事件若相互交织,便构成了一个更为不寻常的冲突: “今晚这一见,十分难得!” 这种难得之处,不仅在于当晚那场夺嫡之斗的紧张刺激,更在于雍正帝与邬思道此次相聚的珍贵。实际上,确实如斯,自那日之后,他们便未曾再相逢。 雍正帝究竟为何选择返回与邬思道会面,是出于感激之情,试图寻求一份安心,抑或是正如他亲口所言,宫中局势扑朔迷离,他对自身安全心生忧虑,因而决意暂留府中过夜? 亦或者,雍正帝这次回府,还有其他的目的?
五、 虽然,雍正帝见到邬思道,寒暄一番后,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然而,这番话并非出自真心,他讲出这句话时,甚至不敢正视邬思道的双眼,只能背对着他倾诉。再者,雍正帝踏入房门后,立刻就能察觉到邬思道衣着的改变,还有桌上那个体积庞大的包裹。 为啥这样说? 若我们细心观察剧情,便会发现,邬思道刚从扬州的牢狱中走出,踏入老四胤禛的府邸,起初他身着的是粗布衣衫。这件衣服与雍正帝登基之夜所穿者颇为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他换上了带有绒毛的皮制小马甲,而内里的淡蓝色布衣却保持不变。 实际上,这样的服饰装扮与当时身为丫鬟的年秋月相吻合,同时也映射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属于仆役阶层。
待到老四胤禛携全家进行拜师之礼之际,秋月便为邬思道换上了一袭类似绸缎的服饰。这一举动象征着身份的跃升,他从一名仆役晋升为府中的教师,其地位甚至超过了世子。
所以,整部剧,咱们都能发现,从那之后,邬思道几乎就没再穿过布衣,而一直是那身黑色绸缎衣服。乃至于他劝老四胤禛不要接刑部冤案,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后,气呼呼的拾掇包袱要走,都没脱那件衣服。
现如今,他忽然换掉了这身衣服,就等于丢掉了贵寓教书先生的身份。只不过,在多疑的雍正帝看来,这是邬思道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想让自己给他一个别的身份。
六、 按理说,他们俩若是真有爱情,雍正帝回府见到邬思道要跑路,理应热情挽留。正常也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稳住他才对,为什么伪装看不到包袱和衣服的变化呢? 其实很简略,便是由于屁股坐的方位变了,行事方法也将会截然不同,这也是雍正帝为什么说: “只在家里住一宿,过了明日,就又是一个忙法了!” 意思便是,今天我仍是以王爷的身份住家里,咱们还可以平心静气聊天。可是到了明日,我一回宫,那就不再是王爷了,而是朕,皇上! 这一点跟当初康熙帝要把弘历带到身边,不让他再跟着邬思道学文化,大同小异。由于,作为帝王,所有的行为都得是光明磊落的,是见得了阳光的。但邬思道帮老四胤禛策划了太多见不得光,也见不得人的事,假如还把他留在身边,怎样跟过去离别? 这一点在第二天一大早邬思道跑路时,对前来送行的老十三胤祥点破了: “与平常人交,共吃苦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吃苦难。” 对此,老十三胤祥还不信,所以邬思道也告知了他一个怎样去判断自己所言非虚的方法,那便是: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隐秘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正由于邬思道带着这种想法,才会提前打包好包袱,若当晚雍正帝没有回府的话,恐怕当晚邬思道就悄然跑路了。
七、 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既然雍正帝要跟过去离别,也不想留曾经帮自己干隐秘差事的人,那为什么还放邬思道走呢? 道理也简略,除了他们之间有爱情以外,更重要的是雍正帝并看不透邬思道。尤其是听说邬思道在府第埋伏了五路人马,且互不相通,各为其主后,他是有点慌的。 是啊,虽然他当上了皇上,可是这段时间一直在居中指挥戎马的恰恰便是邬思道,就连老十三胤祥,也是依从他的指挥办事。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谋士,他懂雍正帝,天然就会给自己留后手,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听说这些人马是邬思道组织的后,吓了一身冷汗: “既然是邬先生组织的,天然万无一失。” 虽然雍正帝不能轻易动邬思道,但邬思道也提出了自己不能入朝为官,给予名分的理由。一是瘸子,二是前朝钦犯,三是自己已经没啥才学可用。 但,这样一来,雍正帝又为难了,杀又不能杀,用又不能用,那怎样办? 邬思道又给了一个方案,那便是自己要半隐,之所以选择半隐,也是一种策略: 一方面,究竟雍正帝心中有愧,能管邬思道下半辈子的饭吃,多少也是一种补偿。另一方面,邬思道又时刻处于自己监督之中,少了皇上,他就得饿死,也能控制他。 至于邬思道为啥不全隐? 很简略啊,全隐便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皇上也找不到的那种,既然皇上都找不到了,那你活着或死了有区别吗?
八、 就算是邬思道决定去李卫那半隐了,雍正帝也并不定心,还特意让四福晋找了个长得像年秋月的如月送给他,继续监督。 那么,为什么说邬思道的包袱,就暗示着雍正帝这人有毒呢? 也很简略,由于从他们俩相遇的那一刻起,老四胤禛就一刻没有停止对其检测和监督。 比如,他们第一次见面,邬思道就兴冲冲的将自己的见解全都告知了老四胤禛,劝他一定要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结果呢,老四胤禛一开始底子就不采用,打了一个哈哈说天色已晚,早点睡吧。 这其实便是给邬思道一个下马威,不管你说的多么有道理,但主动权在我手里。何况,咱俩才知道不到一天时间,莫非你不明白“交浅言深”这个成语吗? 乃至,在邬思道的教训下,弘历在热河狩猎场上遭到康熙帝好评,还获赠金如意一枚。老四胤禛也是打着给邬思道庆功的幌子,却给年秋月一家抬了旗。 这叫啥? 这叫棒打鸳鸯,邬思道就算穿上了绸缎衣服,但身份上仍是个汉人。年秋月就不相同了,抬了旗后,便是旗人了,你也就断了这个念想吧! 这哪是奖励邬思道啊,这明明是惩罚啊,就等于提醒邬思道,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包含后边派人监督年羹尧啊,赐死坎儿啊,试探李卫啊,每一件事情的背面,其实都有击打邬思道的意味在里面。
九、 乃至,在夺嫡的关键时刻,老四胤禛都不忘用金银财宝来对邬思道玩一场终极检测。 当时康熙帝病重,一口气罢免了许多官员,老四胤禛觉得自己夺嫡无望,就找到了邬思道,带着金银财宝让他跑路: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冤枉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咱们看他说的这话,举谁的例子欠好,偏偏举李世民的例子。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的皇上,只要是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他这样跟邬思道说,其实就等于明着告知邬思道,我要起兵,你帮不帮? 但凡邬思道萌发哪怕一丝丝犹疑,有那么一点拿钱走人的举动,那迎候他的必然是逝世! 是啊,养了你十多年了,你若连策划武装夺取皇位的能力都没有,要你何用? 可以说,到了夺嫡后期的老四胤禛,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什么都敢做,那是适当的可怕。比如王掞登门访问,等于是明着表态要支撑他夺位,乃至还要帮他除掉郑春华。 郑春华可是老十三胤祥救下来的女性,老四胤禛若是贸然弄死她,很简单伤了这个“侠王”的心。所以,郑春华被王掞羞辱致死后,老四胤禛还假惺惺问高毋庸,莫非郑大奶奶之前就没啥征兆吗? 有啥征兆啊,王掞不也是奉了四爷的命,才有时机接触到郑春华嘛,这不是明知故问?
十、 也正是由于邬思道提前准备好了跑路的包袱,让雍正帝坚信他会脱离,再加上提出了半隐方略,的确能解决问题,这才心软。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包袱也救了邬思道的命,由于随后就有了十七阿哥求见。 这是一件非常不寻常的事,雍正帝回府的消息必然不会大范围传达,而十七阿哥就算是提前拜码头邀功,也不会找到贵寓来,这究竟是大忌。 那么,他的此次前来就意义非凡了,很有可能便是跟雍正帝约好的,前来实施“清君侧”命令。 道理也很简略,按理说,除掉个邬思道,底子就用不到十七阿哥的人,贵寓不是就有五路人马吗。之所以让十七阿哥来,其实便是为了避开老十三胤祥,究竟此时贵寓担任保卫工作的便是他。 以老十三胤祥的脾气,他是断然不会同意雍正帝下狠手的,若真这样干了,结果还真说欠好。 也正是由于有了十七阿哥的深夜访问,也让老十三胤祥意识到雍正帝的可怕,这才有了第二天给邬思道送行,并没有说留他的话,反而说了一句: “咱们对不起您呐!” 也正是由于看到了邬思道的下场,后来适当一段时间老十三胤祥都跟雍正帝亲不起来,有一次下棋,还气得雍正帝怒斥老十三,是不是瞧不起朕? 好在邬思道反响快,立马吩咐张五哥通知十七阿哥: “你回十七爷的话,皇上稍息顷刻就要回宫……要是私事,就说天子没有私事!”